观点6:抓好家长的教育工作 在当今社会,教师的教育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功能毕竟有限,我们不能把自己定位在是学生的爹和娘,不要神话自己,如:“只有笨老师,没有笨学生”,“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等等。上述观点抹杀了学生客观上的差异性,违背了哲学上的矛盾特殊性原理和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忽视了教育是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的系统工程,把问题过于简单化。作为教师,我们只是引导者,学生的教育成功取决于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努力,尤其是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家庭的环境,父母的职业等等对学生的影响要比学校的教育大得多。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地和家长沟通,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尽我们的职责。在和家长的沟通中,避免出现“手表效应”。大家都有这种体会: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也就是说,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准确,于是他也就无法确定准确的时间。这就是“手表效应”的原意。 “手表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必须教育家长和我们保持一致性,否则,学生在校一周的教育,很有可能被家里一天的相反教育所抹杀。
观点7: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可能越来越觉得,经济越发展,人情越淡薄,这是正常的。学生管理也是如此,必要的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是必须的,但我认为,在年级管理中,依法管理可能更符合现代学生的身心特点。比如:年级组制定的德育量化评比细则就为学生管理提供了法理基础。我这里想给大家提到的是“酒和污水效应”: 如果你把一汤匙的酒倒进一桶污水里,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你把一汤匙的污水倒进一桶酒里,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也就是说这“污水”的能量是相当惊人的,它的破坏力是巨大的。 “酒和污水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是:在班级管理中难免碰到个别“污水”式的学生,他们人数虽然很少,但破坏力巨大。他们不断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影响年级组的教育教学。为此,我们尽力使他们改邪归正,或将他们清除出我们的队伍。倘若未能这样做,那么我们任何方面的辛苦努力都将被这“污水”的所作所为抵消。
观点8:要因材施教,实施扬长教育 大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也就是说,教育要培育的是一棵棵千姿百态的麦苗,而不是工业化流水线上千篇一律的产品。应该知晓: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或像他、或像你、或像我、而是像他们自己。我们的教育不需要“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补短教育,而是需要“哪壶开了提哪壶”的扬长教育。 让我们看看世界上的树木吧,有的结出果子,有的则不会。就是在果树中有的结苹果,有的结的是梨,结果子的树可以提供水果,不结果子的树则可以成为栋梁之材,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培育和发展它们自身的价值。我说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学生的培养上,不能只看分数,也不能阻挡学生参加的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健美操、无线电测向、电脑网页制作、体育特长、美术(清华美院)、外语特长等等(预计到我们这年,各高校的自主率可以达到10%--15%),行行皆成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