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6+1”之三理解的爱
对学生的爱和尊重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缺乏理解的爱是盲目的爱,缺乏理解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中小学生有着自己的思想,有着自己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渴望理解别人,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特别是老师的理解,学生有问题了,不要总是指责,批评,要多去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再去处理和解决。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非常“6+1”之四宽容的爱
对学生的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都是有着个性差异的主体,老师不仅要体谅他们,更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精神。
李老师这样总结了一下:具有宽容之心的教师也必定能得到学生的爱戴与尊重,当然不能以宽容学生来否定严格要求的做法,只是换一种教育的心态和方式。说的精辟!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它所面对的是最为独特、复杂,是最具有魅力,富于变化、是最具有可塑性的人。宽容就是一种爱,一种尊重,一种教育方法。李老师讲了三个案例:
案例一:一位男生不爱理发,头发很长了
处理:李老师引导说他学习非常专注,连理发都忘了,下午3点理发店最空,可以那时去。
案例二:学生染发、涂指甲
处理:爱美之心人人有,建议可以在假期里尝试。
案例三:学生迟到了
处理:你愿意把迟到的理由告诉我吗?我能帮到你吗?
看了三个简短的案例,是不是茅塞顿开呢,如果把老师比作医生,那么学生出现的现象就是症,我们先要分析情况,然后对症下药。
非常“6+1”之五信任的爱
李老师在报告中说,在我们班级里,没有差生,只有需要再加把劲的学生。任何后进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老师要抓住它,使它发扬光大。后进生的名字是暂时的,老师愿意帮助你。
当班主任,李老师一直坚信一个信念: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有这样一句好话,大家都熟悉: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我们的学生也需要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特别是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很少受到关注和得到教师的信任,甚至常受到批评,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差,他们的心灵深处有也有着闪光的一面,需要我们去挖掘,去给予爱的信任,他们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