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节 发展目标
我校结合高中生生涯发展指导的课题研究,不断实践与探索,在学生生涯
发展指导方面有一定突破,下一阶段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更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社会的需求、时代的进步来不断的调整、深入地落实。
第二节 具体措施
1.生涯指导
(1)拓展生涯发展指导课程
生涯发展指导课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将学生性格、智力、价值观等方面特点与职业选择、生涯规划相联系,让学生形成递进的认知体系。接下来生涯指导课程要以我校原有《高中生心理健康》校本教材为依托,结合《生涯发展指导》等书籍,构建适合我校学生需求的生涯发展指导校本课程,引领我校学生生涯发展指导。
(2)增加生涯指导实践活动
生涯实践应是我校接下来生涯发展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需求、职业需求、职业环境的基本状况,帮助学生检验和印证以前通过其它渠道获得的信息,并了解与理想职业有关的特殊问题或需要,如入职标准、核心素质要求、发展前景和工作者的内心感受等。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召开学工、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发挥工农实践基地的作用。协助学生进行职业人物访谈,邀请我校优秀毕业生回校给学生进行生涯讲座,与家长委员会协商,争取更多家长走入学校,为学生讲解职业生涯感受,有条件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见习单位,通过生涯发展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得到不同职业、不同层面的真实体验和亲身感受,深化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增强进入社会后的就业、择业意识。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尽可能多地提供网络及社会资源、扩大学生职业视野,了解真实的职业特征。
(3)开展生涯发展咨询活动
扩大学校心理咨询室的生涯指导作用,引入心理测试软件,辅助学生生涯发展个别指导;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职业测评,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个性特征测试,并邀请相关指导教师给学生做测试报告集体解读,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潜在优势与不足,针对学生特点,给出文理科选择、专业学校选择、职业发展方面的实用建议。
2.心理指导
(1)打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长”为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加强素质教育的重点工作,创新工作模式,拓展教育途径,逐步做到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不断打造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
(2)完善心理健康课程建设
以《高中生心理健康》校本教材为依托,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教育资源,形成适合我校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常规性课程之外,定期开展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阶段特征,实施分层设计。
(3)关注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生理上日趋成熟,而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弱,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容易心理失常。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认识现实、正视逆境;自信待人、自助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劳逸结合,友善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健康的情绪,借助释放、升华、转移等方式克服不良的心境,矫治和预防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接下来要逐渐确立心理咨询室教师值班制度,保证每天开放时间接待来访学生。
3.学业指导
(1)学校教务处等相应部门要定期举行学业指导方面的活动,对学生在学业规划、学业困惑、专业选择等方面给予专门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分类培养。
(2)创新学业指导形式,依托相应的社会、人力资源。如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对高三在校生进行学业指导讲座,包括大学学习经历分享、专业介绍及高三备考经验等。
(3)开展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针对不同学生面临的不同学习困
难,制定不同的指导方案。
4.生活指导
(1)重视中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重点关注礼仪素养,仪容素养,情感素养,安全素养四大方面进行辅导。
(2)增强家校联合,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及家长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家长讲座等活动,让家庭教育更好地辅助学校教育。
(3)继续开展精品社团建设。提升原有社团活动的质量,成立符合学生发展的新社团。
(4)关注外市县学生成长指导。及时了解他们入校后的学习生活情况,就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建立《外市学生成长档案》、选出地区负责人,筹建外市县学生联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