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查询 内网办公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校园新闻 校园文化 招考资讯 教研教改 教育科研 校际交流 校友风采 家长中心 学生园地 新疆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分校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美”惹来的寂寞

新闻来源:实验北校   新闻作者:张艳霞   新闻录入:网站管理员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09.03

二、懂美,需要时间
    求知欲是认知学习必备条件,它涉及兴趣、需要、诱因等现象。教师在根据作品的基调设置教学氛围时,应创造适合学生的良好学习环境,给予学生适当的暗示与时间,帮助学生实现对作品的理解与顿悟。同时,也应时刻铭记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关注学生的积极性和情绪反应,做到全面多层次地背课,一个主线到底,从而做到对各问题游刃有余,让学生能自由地选择各种感悟和收获。  
    语文特别是文学鉴赏依靠的是个人的感悟和体验,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效时间内,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吟咏,调动储存的想象,才能有对文本的最好理解, “读书切忌在匆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只有用心去品读文本,我们才能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独到、精妙,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走近作者的心灵,才能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否则,很难做到读者与作者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难以真正触及作品的灵魂,难有对作品个性化的感受与体验。   
    虽说距离产生美,但古文诗词却让学生发愁。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精悍优美,写作思路缜密,富于诗情画意。因此这篇文章对于高中生的知识体系建构和语言的品味及运用都有着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但在探究“乐”这一主线时,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和宾客之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的总结却成为了学生的“五愁”。问题在于阅读时间有限,为了追随课时进度,教师似乎不舍得花费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而课下学生又没有很好的组织预习,于是课堂上有限时间内的阅读让学生阅读时也很浮躁,读的太快,理解相当肤浅。他们在阅读时,课堂也显得很烦躁,让人静不下心来。读完一遍而后悄无声息是常见的现象,于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上便又生成了寂寞与陌生,教师的备课体验得不到响应,唯有“但伤知音稀”,“多情总被无情恼”;学生也难以消化,“一脸无辜”。  
    所以真正的阅读,需要自由的时间,教师不能在阅读时间是太过“吝啬”,否则是事倍功半,学生久而久之也会为了读而读,为了做题而读,从而失去了发现美并玩味美的兴致。尤其是古典诗词的鉴赏更需要潜心阅读、屏气凝神,让课堂充满阅读时神圣的宁静,真正领悟到了文字的魅力,并且不自觉地在文本上标点圈画,这样的阅读是为了自己精神的需要,更是为了自己成长的需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班主任心得(一)--“爱的教育”
   下一篇文章:杜牧咏史诗独特的思维方式探微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