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查询 内网办公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校园新闻 校园文化 招考资讯 教研教改 教育科研 校际交流 校友风采 家长中心 学生园地 新疆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分校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我国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冲突的战略思考

新闻来源:政治教研组   新闻作者:赵艳洁   新闻录入:网站管理员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04.12

    “红色警戒”是一款军事战略游戏,其核心内容围绕以美国为首的蓝色联盟与红色苏联之间的对抗展开。在游戏中,苏联实际上并不仅是具体的游戏的一方,也是作为红色共产主义的象征而设计,因为游戏中多次出现作为共产主义象征的红色与镰刀锤子图案。游戏者如果选择扮演美国为首的蓝军一方,其开场就是红军入侵美国,美国及盟军一方似乎是因遭受攻击而激发起抗击侵略的斗志。游戏设计了夏威夷战役、化解古巴核弹危机等情节,随着一场场“战役”的胜利,最终当然是蓝军在“克里姆林宫”俘获红军首脑。然而,游戏者如果选择扮演红军一方,开场同样是红军入侵华盛顿,第一场战役摧毁的就是“五角大楼”,但游戏的结局并不是红军战胜蓝军,而是将游戏引入红军与己方的叛逆者之间的战斗,最终红军打败了自己的叛逆者。不管游戏者选择扮演哪一方,整个游戏过程中,总是红军导弹乱射,随意攻击饭店、酒吧等民用设施,美国平民抱头躲藏和逃窜。这就是设计者的用意:营造了一个“红色恐怖”的惨烈场面。游戏把对红色政权的敌视、歪曲和丑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这只是美国文化与心理战中一个小小的角色,但确折射出美国无处不在、高超而又巧妙地渗透、扩张其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文化战略背景。 
    3、反华舆论的鼓噪。近些年,“中国威胁论”、“黄祸论”、“中国崩溃论”等反华舆论,在不少西方国家大行其道。这些反华舆论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舆论产生的影响力。这些舆论鼓噪,误导了西方的一些本不了解中国的国家民众的心理,形成了一种不利于中国的所谓民意,这种民意不利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不利于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

三、如何提高中华文化的应对能力  
    (一)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文化安全思想,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安全 
    1、在保持鲜明民族特色的前提下,以海纳百川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 汲取精华, 剔除糟粕。这决不意味着采取拒斥的方式“将洗澡水同婴儿一起泼掉”,从而丧失在其他文化中吸收营养的机会。 
    2、强身固本才能百病不侵——构筑社会主义文化安全的钢铁长城。国家文化安全的基石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实力雄厚了,在世界竞争中才能处于优势地位,国家文化安全才有保障;经济实力落后,就会在世界竞争中处于劣势,民族文化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二) 建立有效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机制 
    1、加强大众媒体网络建设。互联网的使用使信息达到的范围、传播的速度与效果都有显著的提高。世界各国争相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对外传播手段。我们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加强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和改造,积极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弘扬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 
    2、加强对汉语的宣传,吸引外国人学习汉语。语言文字不仅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而且也是一个民族历史延续和文化独立的标志。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日益重要和提高使 “中国热”、“汉语热”盛行世界。我国高校应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加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利用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吸引更多的外国青年来华学习。 
    3、保护国家人才安全。中国的发展需要大批人才,但中国又有大量人才不断地流向国外,这很不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因此,我们要防止人才流失并进一步引进人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也就是说,最根本的还是要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若不高度重视,总结经验教训,由专门机构制定新的应对人才争夺的策略,形成吸引人才的良性机制,很难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方位文化安全战略的实施,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尤其要以维护意识形态的安全为关键,以文化产业的安全为基础,以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根本,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动力。全面构筑中国文化安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文化安全创新能力建设。只有这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来自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全面渗透和挑战,中国文化才可以获得全新的发展,获得安全发展的全面保障。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体现价值 履行使命
   下一篇文章:高三生物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