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呈现——比赛
那天,艳阳高照,我们带着水火箭赶到体育场,四周人声鼎沸,我们心里却都非常平静,因为经过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好成绩。
我们是第八组,飞了61米,比我们一般实验要远得多,就在我们认为有进前三的希望之时,15班的三支水火箭将我们打入冷宫,(他们获得了前三名)也引起我们的思考,他们班的三支水火箭全部采用拔塞的方式发射,动力是我们的二倍多(我们打了20多次,他们打了40多次)。
水中重生——总结与修改
我们与他们的差距在于两点:
一、动力装置
我们先前认为拔塞不可取,是因为怕未到最大压强就爆了,可这完全可以用破坏实验解决(拿相同的瓶子打爆,计次数),而且动力达到最大,可是我们的喷塞,塞子的摩擦力根本不足以抵住强大的压强,在未达到最大压强时就喷了出来。
二、箭身
尾翼与箭身的比例相对太小,再冲上天空后,不能依靠惯性在空中进行滑行以增加距离。
问题明确以后,我们便又分头行动,有了上次的经验,我们新的加长尾翼水火箭“戴戴二号”马上制作完成,可最大的问题———动力问题,我们仍未解决。
第二次比赛即将到来,我们都心急如焚,只要一有时间,我们便聚在一起,商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想去别的班探听消息,因为我们想靠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最后,郝志成灵机一动,想到了解决方法。
由于多次利用原来的塞,塞子已可完全进入瓶口,再在外面套上一个原来瓶子的瓶盖,这样除非打爆,塞子是不会喷出来的。
这样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待下一次比赛。
无限飞翔
最后一次,我们的火箭直冲云霄,像一把锋利的剑直刺天空,划出一条完美的弧线,实现了我们的飞翔之梦,最后成绩137米,是前一次的二倍多,对于我们自己,我们真的无限的超越了自己。
这次水火箭比赛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明白了许多科学知识,还明白了许多道理。
一、我们深刻理解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二、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明白了任何事空说无凭,关键要实践。
三、锻炼我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懂得团队配合的重要性。
四、遇到问题要迎难而上,不能退缩,只要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五、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付出总有回报!
总之,水火箭已经写入了我们五人的金色纪念册中,我们这次的经验一定会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怀着坚定的信心,抱着无限的梦想,去滑向各自成功的彼岸!